东北大米的储藏方法
我们都知道东北大米如果储藏不好的容易生虫或发霉,尤其是在大型粮库或超市中,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东北大米的储藏方法有哪些。
1、常规储藏
常规储藏是指大米在常温常湿条件下,适时进行通风或密闭的方法。常温储藏必须采取防潮、隔热的技术措施,这也是其它储藏技术的基础措施。
常规储藏的五常大米最好是冬季进仓,通过低温季节的寒风进行干燥降温,以提高大米储藏的稳定性。在春季气温上升前,对门窗和大米囤垛进行密闭和粮食囤垛的防潮压盖,防止大米吸湿和延缓粮温上升。在常规储藏大米时应注意采取干燥、自然低温、密闭的方法,将加工出机的大米必须冷却到仓温后,才能堆垛保管;高水分大米,应码垛通风降水后进行短期保管,或通风降水后再密闭储藏。
2、低温储藏
采用低温储藏是大米保鲜的有效途径。霉菌在20℃以下大为减少;10℃以下可以完全抑制害虫繁殖,霉菌停止活动,大米呼吸及酶的活性均极微弱,可以保持大米的新鲜程度。
(1)自然低温储藏。我国冬米储藏即为自然低温储藏的很好方式,将低水分大米,在冬季加工,利用当时寒冷条件,降低粮温后再入库储藏,并同时采取相应的防潮隔热措施。使粮食长期处于低温状态,相对延长粮温回升时间,是大米安全度夏的一种有效方法。大米自然低温储藏技术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很广,其方法形式也很多:
倒散通风:抓住1--2月份气温再低时机,把包装大米,倒成散装,通风降温,降低粮温到5℃以下。
包围压盖:冬米倒散装前,做好“隔热包围”。散装大米降温后,即进行压盖密闭。“包围压盖”的目的是保持和延续低温,是冬米保管很重要的关键一环,隔墙包围的材料,一般都用稻壳、碎麦杆作为压盖的材料,也有用异种粮压盖,如小麦、蚕豆、薯干等防潮隔热性能较好的粮种。
撤压通风:当进入9月份后,气温和仓温已逐渐下降,为消除粮堆湿热聚积和粮温继续上升现象,采取及时撤压,使粮堆周围和表面都能得到气体交换,同时浅翻粮面,加强门窗夜间通风管理,这时防止大米表层结露、生霉及降低粮温起到良好效果。亦有采用“撤压--削顶--再压”的方法,也可相对延长保管期。
采用低温进仓、倒散压盖、密闭保管,9月拆围等储藏技术,使150万公斤大米(籼米,水分13.5%)安全储藏4年,粮情稳定,达到了无虫、无霉,并保持较好的粮质。当地最高温度8月分出现,但粮温最高峰于9--10月份出现,比一般储藏方法的最高粮温推迟1--2个月出现,保证了安全度夏。由于每年冬季采用低温冷冻再进仓,能维持较长期的低温,其全年平均最高粮温始终在20℃左右,各层最高粮温均在20℃以下。
2)机械制冷储藏。这是低温储粮技术中储藏效果最好的一种,它是利用制冷机组的运行,产生冷量,使粮食冷却降温,具有粮温低、稳定、保鲜效果显著等特点。但由于此项储藏技术投资及运行费用均较高,在我国目前还难以推广使用。我国自70年代中后期,在一些大中城市相继建造了一批低温粮库,主要解决大米度夏储藏的问题。根据多年的实践证明,低温储藏是大米过夏的最有效途径,可达到防虫、防霉,防止大米发热并可最大限度地保持大米的品质和色、香、味(详见“低温储藏”)。
(3)空调准低温储藏。80年代中后期随着空调机在我国的普及,空调储藏大米也变得较为普遍。在仓房中安装一定数量的窗式空调机,使仓温在夏季不超过20℃或略高于20℃,基本上达到准低温储藏的温度范围,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达到机械制冷的储藏效果,并较机械制冷储藏更具投资小,设备易于安装,易于操作的特点,很受基层粮库欢迎,所以近几年来,空调仓的建造明显增加(详见“低温储藏”)。
3、气调储藏
大米气调储藏目前常用的有自然缺氧、充氮、充二氧化碳等几种。
(1)自然缺氧。用塑料薄膜密闭米堆,可防止吸湿和虫害感染。郑州粮食学院试验,大米水分13.6--14%,采用0.14毫米塑料薄膜密闭,在5月上旬密封88天后试验堆相继达到自然缺氧,氧浓度为0.4--2.7%,二氧化碳上升到9.5%以上。降氧的速度与温度关系密切,粮温在28--29℃时下降速度最快。储藏8个月,有效地达到了无虫、不发热、不变质,安全过夏(详见“气调储藏”)。
(2)充氮。生产性试验储藏大米,是将大米用塑料薄膜严密封闭,抽出幕内空气,接近真空状态。而后充入适量氮,保持幕内外气压平衡,避免幕布漏气。这种方法促进粮堆迅速绝氧,能降低粮食呼吸强度,抑制微生物繁殖,并杀死全部仓虫,基本上控制了粮堆内部产生热量的来源,从而得到大米安全度夏的效果。
(3)充二氧化碳。生产性试验气调储藏大米,每万千克粮充入10千克二氧化碳,用塑料薄膜密封储藏,有抑制虫、霉、发热、脱糖、保持米质正常过夏的效果。采用小包装“冬眠储藏”保鲜,每袋装大米3--5千克,充二氧化碳保鲜储藏,常温下可安全储藏1年以上。大米小包装充二氧化碳后密封,经36--48小时后,由于大米吸附了袋中的CO2,袋内呈一种真空的胶实状,利于携带、运输和销售,是大米储藏中较有前途的一种,特别是有利于市场销售和家庭用粮。
4、化学储藏
大米化学储藏使用的化学药剂主要为磷化铝。以往也曾用过氯化苦和环氧乙烷等药剂。化学储藏,是应用化学药剂抑制大米本身和微生物的生命活动,防止大米发热的措施,进仓或储藏中的大米发热,采取化学储藏可达到降温作用,使大米在一定时间内处于相对的稳定。气控储藏的大米在绝氧前后,投入适量的磷化铝,还可达到抑霉防止异味的作用。在生产中多应用磷化氢气体储藏高水分大米,不仅可以预防大米发热霉变,而且对已经发热生霉的大米也有抑制作用,上海对16--17%水分的发热大米(粮温已升至46℃)应用磷化铝熏蒸(剂量为5片/米3),处理4天后即降温至33℃,储藏50多天粮温一直正常。广州在7月上旬对14.4%水分的发热大米应用磷化铝粉剂熏蒸(7克/米3),处理效果良好,保存1--2年粮温正常。
发热大米储藏期间以每立方米施用磷化铝3片(每片重3g,产生1g磷化氢气体),杀菌效果可达90--97%,大米呼吸强度减弱,粮温、粮质均趋于稳定。但当粮堆磷化氢浓度低于0.2mg/L时,不能抑制微生物活动,大粮呼吸强度增加会使大米发热。如需继续储藏则要补充施药,如粮堆氧浓度降到0.2%以下也可继续储藏。
要保持大米好品质,低温储藏最好,其次为充二氧化碳、充氮储藏、自然缺氧储藏、常规储藏。低温储藏中以机械低温效果最好,但受到投资的限制。低温储藏是方向,目前各地结合实际情况,充分利用自然低温的前题下,大量发展低温仓或准低温仓。充氮、充二氧化碳要增加设备、成本也高。只要掌握大米的水分,各地大量应用的还是自然缺氧储藏。化学储藏目前仅作为发热大米的一种应急处理措施,以保持一段时间的相对稳定。
如果是在家庭中储藏大米的话可以放到米缸或米箱中,放到干燥通风的地方即可,但还是建议大家尽量少储存大米以免发生霉变或营养物质的挥发。登录:www.clmiye.com了解更多。